入殮,意指將逝者遺體安置進棺木,是整個喪禮流程中一個極為莊重且充滿情感的時刻。入殮不只是物理的動作,更是家屬對亡者最後的整理與告別。
入殮的第一階段稱為「小殮」,主要是專業禮儀師或喪葬從業人員對遺體進行細緻的處理,包括:
遺體清潔沐浴:清洗遺體讓其整潔端莊。
衣著更換:為亡者穿上壽衣,傳統是白色或特定喪服,現代則可選擇亡者生前喜愛的衣裳,甚至西裝、洋裝等。
整容化妝:適當的化妝及整容,讓遺體看起來安詳平靜。
配戴用品:如逝者喜愛的首飾、佛珠,或依照宗教習俗配備安置。
這一階段的處理不僅要尊重亡者,也讓家屬感覺愛人的最後狀態溫暖而體面。
小殮完畢後,進入「大殮」階段,也就是將遺體安置進棺木內,並為棺木蓋上棺蓋封閉的過程。
退靈牌位:在大殮過程中,會同時奉上亡者牌位,象徵靈魂準備踏上歸途。
家屬與親友告別:在大殮時刻,家屬可圍繞靈柩,擺放花圈、紙錢,並向亡者做最後的致意。傳統上忌諱眼淚滴落入棺,祈願亡者安息。
棺蓋封閉:棺蓋蓋好後,家屬會進行一場莊重的封棺告別儀式,由司儀或宗教人士引導,象徵正式道別。
入殮儀式表達了家屬對逝者的敬意與不捨,為後續的守靈、告別做準備。
告別式是治喪流程中最具代表性且情感豐富的儀式,主要分為家祭與公祭兩個部分,視家屬規劃安排進行。透過告別式,親友共同參與,為亡者送上最後的敬意和祝福。
家祭為較親密的家族成員參與的追思儀式,通常在告別式當天或之前舉辦。
家屬向靈柩上香、獻花,依輩分拜祭亡者。
進行鞠躬或叩拜禮,部分宗教會有誦經或祈福環節。
家祭氣氛莊重且肅穆,家屬藉此緬懷亡者生前點滴,抒發哀思。
公祭為告別式的公開環節,邀請親友、同事、社區人士等參加。
司儀主持告別式開始,介紹逝者生平,宣讀致哀詞。
親友代表、社會人物發言致辭,分享對逝者的感念。
眾人依序向靈柩瞻仰遺容,獻花、弔唁。
禮成後,家屬及參加者向遺照鞠躬敬意。
告別式的進行仰賴細膩且周到的流程安排,通常會有司儀引導,使整個儀式莊重且符合倫理規範。
服裝:傳統哀悼色為黑衣或素色,避免鮮豔色彩。
行為:肅靜、尊重,避免大聲喧嘩。
拍攝:遵守不使用閃光燈、不干擾儀式原則。
出殯儀式是指將靈柩從告別式會場送往火葬場或安葬場所,是生命旅程的最後送行。
靈柩於儀式結束後,由家屬、禮儀師、司儀等護送移靈至車輛中。
送葬隊伍多由親友陪同,展現最後的尊重與愛戀。
依信仰不同,隊伍中可能有誦經法師、道士等引導宗教儀式。
火葬場的火化程序約1-1.5 小時不等。
家屬在火化室外或指定區域鞠躬致敬,部分宗教會有誦經、禱告。
火化完成後,家屬進行撿骨,將骨骸安放於骨灰罈。
骨灰罈可安置於納骨塔、祖墳或由家屬自行保管。
一些家屬會選擇返主儀式,即將牌位迎回家中供奉。
安葬儀式是喪禮流程序列的最後階段,將逝者骨灰或遺體送往最終的安息場所。
傳統土葬會將遺體安葬於墓穴,並立墳墓。
家屬會進行入墓儀式,奉上供品、誦經祈福。
墓地安葬象徵亡者與家族永遠相依。
骨灰罈可納入公墓納骨塔、私營骨灰堂或家中設置骨灰櫃。
安置時會有祈福、燒香、獻花等儀式。
骨灰的保存寄託著親人的思念與祝福。
告別式結束後,家屬仍會依照習俗進行頭七、百日、周年祭等。
透過祭拜活動,親人思念的情感得以持續表達與傳承。
五、告別式的文化意義與現代轉變
告別式不僅是宗教儀式,更是家族與社會情感交流的重要場合。透過正式的儀式,親友得以共同承受喪失悲痛,交換對亡者的回憶與祝福,得以心理慰藉與情感支持。
隨著時代變遷,告別式演變出科技融合及簡約風格。例如科技禮廳提供360度多媒體投影與香氛體驗,帶來沉浸式追思;也有越來越多環保葬禮、個性化葬禮及輕喪禮,符合不同家庭需求與價值觀。
專業喪禮攝影記錄珍貴瞬間,避免重要告別過程被遺忘,成為家族歷史重要的一部分。攝影師以尊重與情感捕捉為前提,避免干擾並以最真實的角度呈現整個儀式過程。
作品參考 :https://bsrd.com.tw/
♡聯絡方式♡ LINE:https://lin.ee/xzlc8U1
線上預約表單: 點我
Mail:edward.hawk@outlook.com
手機:0908153511
